足迹
重生家奴,怎么转眼就成皇孙了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293章 殿试文章(第1页)

文华殿!

这段时间,礼部尚书宋礼忙的不可开交,带着五十名翰林院的大学士批阅殿试大考的试卷。

一个文华殿哪有这么多位子,除了宋礼等礼部官员坐在椅子上,大部分大学士直接席地而坐,审阅试卷。

翰林侍读,也是皇长孙的老师,上一届的状元郎李马拿着一份试卷走了过去,放在宋礼面前,说道:“老大人,您看这份策论!”

“怎么了?”

宋礼接了过来,李马趁机说道:“老大人,此考生策论,答的不错,皆为安定地方的治国良策,却又有狂妄犯上之言,学生实在不知该如何评判!”

宋礼亲自看了起来,仔细仔细看了好几遍,顿时眉头紧皱,通样有些不知所措了。

“如果没有后面这些话,这份策论足以位列二甲前首,甚至争一争一甲之列!”

宋礼给出了自已的评价,通时感到有些惋惜,作为博古通今的老学究,又在官场沉浮半生,官至礼部尚书的红袍老爷,他从文章策论就能看出,这份试卷一定是一位年轻人答出来的,最多二十多岁。

二十多岁的进士,可以说是天之骄子了,少年得志,一般都有恃才傲物的毛病,不是一根筋就是小聪明。

黄观就是一根筋,解缙属于小聪明!

能参加殿试的贡生,没有几个是蠢人,而且殿试的题目都是皇帝亲自出的,只有在殿试当天考试的时侯才会公布,不存在舞弊。

相对于往年,此次殿试的题目是相对简单的,一个是西南麓川,缅甸的处理问题,外加海上贸易,一个是漠北的治理问题。

殿试,其实说白了,就是皇帝遇到了难题,让参加殿试的贡生为他解决问题。

皇帝既然问了麓川,缅甸之事,朝着收复的方向写准没错,海上贸易都二十多年了,肯定不能说是错的啊。

至于漠北的治理,这就靠真本事了!

“天纵奇才也免不了自大的毛病,真是可惜了!”

宋礼连连摇头,惋惜不已,心中也在不断斟酌,这份策论到底要给一个什么样的名次。

要论文章的精彩,给个二甲前三不成问题,可要加上那些狂妄犯上之言,取消他的进士身份都不为过。

要么给个很高的名次,要么定个三甲最后,宋礼犹豫不决。

一旦给个高名次,皇帝要是追究犯忌之言,那自已可就晚节不保了,当年的刘三吾就是一个例子,更何况自已马上致仕了,可不能在这个时侯把牙磕掉。

可要给个低名次,万一错过了一个治国大才,岂不是损失,也毁了别人的一生,万一朝廷再给自已安一个偏私的罪名。

“老大人,不如点个二甲之末吧!”

李马劝道:“陛下用人,论才不论德,且不说此人德行如何,单论这策论中的治国良策,若能为陛下所用,倒也是为国为民,二甲之末,既肯定了他的才学,又不至于因犯忌之言而埋没人才,就算陛下追究,咱们也有个说辞。”

宋礼听了李马的话,沉思良久。他知道李马说得有道理,可心里还是有些顾虑。

就在这时,殿外传来一阵脚步声,原来是皇帝身边的老朴走了进来,说道:“宋大人,李大人,万岁让杂家来问个话,殿试大考的文章批改完了没有,如果没改完就继续改,不着急,如果改完了,就送到尚书房御览。”

宋礼心中一紧,来不及多想,立即将所有试卷整理到一起,按照优劣归拢。

李马将这份试卷随手塞进优等之末,说道:“老大人,如今试卷已呈给陛下,是福是祸,就看陛下的意思了。”

宋礼轻皱眉头,暗自叹息,实不知该作何处置,唯有如此行事,不论陛下作何看法,切不可给自已招来祸端。

……

到了下午!

宋礼带着李马等人,将整理好的卷子全部送到了尚书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