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迹
汉冠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厦将倾再出山(3)(第3页)

可如果不是,那这么干就极其危险,任何一个偶然因素都可能让你万劫不复。

于是,就有了火烧八百里连营,刘备病死于白帝城的结局。

比起刘备,司就要聪明得多。

他最大的聪明之处,就是只在大方向上自己的聪明,除细微之处,一概表现得守拙、僵化、不聪明。

政治上,对于所谓的窗口期视而不见,就是所谓的聪明的「不聪明」。

外战上,两次对战诸葛亮,他只看蜀军后勤补给困难、魏国国力强于蜀汉这两个基础之处,对于斗智、阵战这些细节一概不问,最后靠一个「拖」字,活活耗死了小自己两岁的诸葛亮。

与此同时,曹氏家族「短命」的[诅咒」还在延续。

曹丕亡时39岁,曹睿干脆只活到36岁。

曹睿留下的继承人曹芳,登基时才8岁而且这孩子不是亲生的,是过继过来的,连合法性都存在问从管理学来说,频繁更迭,往往是巩固权力的大忌。

两代短命皇帝,最后留下一一个年幼又合法性存疑的继承人,这自然会让其他曹氏成员对皇位产生觊觎之心。

于是曹氏内部,愈发激烈。

幼帝孤儿母,此时最能依仗的反倒是原来日防夜防的外臣。

与此同时,曹氏集团与颍川士族集团间的矛盾,也开始日益激烈,双方的合作关系,在曹芳这一代宣告破裂。

在这种局面下,司愣是又蛰伏了九年多的时间,在确定大势已变,粗不可逆转之后,突然发动。

那一年司已经71岁。从22岁入仕算起,司隐忍了将近半个世纪。

可当机会真的到来时,却又表现得异常凌冽、狠辣,甚至说残忍都不为过。

曹爽、曹真等曹氏核心成员,以及他们的门客、家人、核心派系成员,还有楚王曹彪,背叛司的王凌,一个没留,都被处死。

半个世纪的蛰伏,让司比谁都明白不留后患的意义。

从技术角度而言,司马氏后来居上,的确是经典的不能再经典的案例。

初始阶段,尽可能避免冒险,始终让自己居于主流,以此求存。

之后,在既有的体系内,尽到-切应尽的本分,同时以自己的才智和实力,保证自己不可替代的地位。

此外,任何时候,都能清醒地知道,在大环境没有彻底改变之前,原先体系的强弱主次格局都是难以撼动的。

原体系的王者,无论他看上去多愚蠢、弱,逆转大局都十分困难。

你唯一能做的,就是在现有体系下给自己争取一个最好的位置。

除此之外,剩下的事就只有交给时间了。

假使曹丕、曹睿能够活得足够久,又假使曹氏选择退让,和士族集团达成和解,那司该如何自处呢?

答案是无解,其实这个世界上,原本就存在众多的无解之局。

所幸或者说所不幸的是,司最终等到了这个有解的一天。

那他王生,能不能等来这一天呢?

司蛰伏了半个世纪,王生肯定是没有这么多时间的。

好在

西晋并非是曹魏,司马遹也并非是曹丕,他更不是司。

最关键是

曹魏代汉开了一个不好的先例,但起码人家汉献帝活得好好的。

但你司马家篡曹,却是将人家皇帝都给杀了。

正统性,是司马家最缺的。

也正是因为如此,王生如今要效仿司的难度,已经变低了不少。

但再低

谋划天下十三州之地,却也是如同在刀尖跳舞一般。

稍有不慎,便是粉身碎骨。